一、专业简介
本专业是由原湖南理工学院南湖学院工程管理专业转设而来,自201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宽口径、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强实践、能创新”的复合型高素质工程管理的应用型人才。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本专业拥有一支双师型教师为骨干的师资队伍,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学管理体系。本专业现已建成建筑材料实验室、力学实验室、测量实验室、BIM综合实训室以及虚拟仿真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并与15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训练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工程实践需求。本专业包括土木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四大类平台课程,以建筑产业现代化为引领,以新型建筑工业化、智能建造、绿色建筑等产业发展新趋势为核心,以科技作品竞赛和学科竞赛为抓手,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为特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应用型人才育人成效。毕业生以具备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法律和信息复合型知识体系为优势,就业领域广泛,可在BIM咨询公司、智慧建造咨询企业、智能建造建设企业、智慧科技创新型企业、金融投资机构等从事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施工管理、工程咨询、工程造价管理、投资决策等相关工作。也可在行政管理部门,如:发改委、自规局、交通局、水利局等单位从事项目审批、工程审计等工作。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一带一路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工程、管理、经济、法律及信息技术等基本理论,熟悉本领域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具备较强的项目决策、造价和项目管理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创新创业能力和终生学习意识,能在工程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咨询单位、BIM全过程应用管理及工业化智能建造等高新技术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及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等从事项目决策、全过程管理、现场施工管理、BIM建模、工程咨询等业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培养目标1:具备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工程伦理观,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工程管理学习与实践中,主动承担法律、环境、社会、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所要求的社会责任感和伦理责任;
培养目标2:熟练掌握工程管理领域所需的社会科学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工程管理领域最新政策和法律法规,能主动学习并掌握新技术新业态在工程管理中的运用,能创造性地综合运用专业原理方法和各种信息化手段解决较复杂工程的投融资方案设计、工程估价、全过程管理、现场管理等问题;
培养目标3:具备较强的就业和创业竞争力,具备较强的市场敏感性和扎实肯干的品质,能够在学习与实践中同步按行业要求提升职业素养,能够从事复杂工程项目一线的项目决策、全过程管理、现场施工管理、工程咨询等工作,能在毕业5 年后成为所在企业的技术骨干或综合管理人才;
培养目标4:能够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和高尚的情操,具有强烈的发展愿望,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有很强的团队精神,有很好的自我激励意识和拼搏精神,具备较强的交流、协调、合作、竞争和业务能力,能够在本领域担任重要角色;
培养目标5:具有一定的国际化视野和良好的开放包容精神,能主动对接工程领域国际化需求,掌握国际化沟通交流所需基本知识和必要的专业语言,能够保持积极乐的心态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环境,养成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增加知识储备,提升能力,能主动融入不同的企业和区域文化。
三、毕业要求
通过本科阶段学习,毕业生应达到如下的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土木工程技术、信息技术和工程管理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工程管理专业复杂的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问题。
1.1 具备数学、管理学、力学、经济学、统计学、画法几何等基本知识,并能用于解决工程管理领域复杂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问题。
1.2 具备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工程制图与CAD和自然科学、工程管理专业等基本知识,并能用于解决工程管理领域复杂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管理学科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工程管理专业复杂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 具有应用数学、自然科学、管理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对工程管理领域内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和判断关键环节并进行分析的能力。
2.2 具有应用工程管理科学的基本原理,并通过文献研究对工程管理领域内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分析、表达,以获得有效结论的能力。
3.工程能力:能够运用土木工程技术、信息技术与工程管理专业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法规知识,提出解决土木或其他行业工程领域复杂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问题的可行方案;并在方案中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在提出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时具有创新意识。
3.1 具备应用工程管理专业基础知识,设计(开发)满足工程项目决策、实施与运营过程中遇到的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问题的解决方案。
3.2 具备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影响因素来科学评价和优化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方案的能力。
3.3 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采用科学方法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设计/开发满足工程管理领域特定需求的体系、结构、系统或者策划方案、构件(节点)或者施工方案,在提出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时具有创新意识,能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并应用于工程管理实践。
4.1 能应用工程管理基本知识,对工程项目决策、实施与运营过程中的全过程造价管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提出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时具有创新意识。
4.2 能应用工程管理基本知识,在设计环节中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设计;
5.使用现代工具:针对复杂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问题,能够运用 BIM 技术、工程管理软件、工程造价软件等手段进行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 具有应用信息技术、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软件等现代工具手段分析、表达工程管理问题的能力。
5.2 具有使用恰当的信息技术、工程资源、现代工具来预测、模拟实际建设工程中工程项目与工程造价问题的能力,并能理解现代工具的局限性,判断与解决可能产生的管理问题。
6.工程与社会:能够运用工程管理专业知识,科学评价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方案和复杂工程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包括其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工程师应承担的责任。
6.1 能够基于工程管理领域的技术、管理、经济、法律方面的理论、知识、技术和方法进行土木工程全过程管理的基本能力;
6.2 了解建设工程项目对所在地的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运用工程管理和经济方面的知识与手段,评价建设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行方案;理解工程师应承担的责任。
7.可持续发展意识:了解绿色建筑的相关知识,重视环保和节能减排,具有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够理解和评价建设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 熟悉绿色建筑的相关知识,了解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行方案等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2 能够根据保护环境和坚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科学评价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行方案。
8.职业规范:了解中国国情、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法律意识,服务国家和社会。
8.1 有正确的价值观,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理解工程师对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以及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自觉履行责任;理解工程管理职业规范,并能在工程管理实践中自觉遵守;
8.2 具有建设工程管理行业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标准,能在工程管理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具有法律意识。
9.个人和团队: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多学科组成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或负责人的角色,共同达成工作目标。
9.1 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能够积极参与团队讨论、与团队成员协作共同达成工作目标。
9.2 具能够在多学科组成的团队中承担负责人角色,促进团队成员的沟通协调;或承担成员角色,完成个体任务。
10.沟通:能够通过撰写报告、陈述发言、撰写设计文稿、答辩等方式准确表达见解,能与业界同行、相关专业人员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具有良好的文字与口头表达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 能够通过撰写报告、陈述发言、撰写设计文稿、答辩等方式准确而有效地表达专业见解,具有良好的文字与口头表达能力;能够正确理解工程管理与相关专业之间的关系,具有与业界同行、相关专业人员及社会公众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10.2 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和工程经济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与工程管理相关的多学科环境中能理解、掌握、应用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
11.1 掌握工程管理的基本原理,具备对工程项目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和指挥的能力,具备对工程项目的投资估算、概算、预算、结算与决算进行控制的能力。
11.2 能识别和分析出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冲突因素,并具有风险应对的能力。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提高自主学习和适应工程管理新发展的能力。
12.1能正确认识自主学习和追踪新知识的重要性,具有良好的运动习惯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12.2具备了解和跟踪工程管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终身学习和适应社会技术发展的能力。
四、主干学科
管理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
五、学位课程
土木工程制图与CAD、工程力学、土木工程材料、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建设法规、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经济学、工程造价与管理、土木工程施工、工程项目管理、经济法、BIM技术与应用
六、学制、学分与学位授予要求
(一)基本学制4年,弹性学习年限3-6年,按学年学分制管理。
(二)学生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第一课堂160学分,第二课堂7学分方可毕业。满足《岳阳学院普通全日制本科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规定,方可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